潘正伯

人们日常社会行为千变万化,各具形态,很难界说。

但是,有两句很形象的界定词,我觉得可以利用它们作为界碑,以此度量自己和别人的行为。这两句界定词就是:“锦上添花”和“雪里送炭”。

为胜利者颁发奖杯,奖金,献花,张灯结彩,铺红地毯,鼓掌,欢呼;组织和参加各种庆典,阅兵,游行,观礼,剪彩,宴会,放烟火,游园,拍照,录像,狂欢……庆祝胜利,庆祝取得的成功,鼓舞士气,为了向更高远的目标前进。非常必要。这属于“锦上添花”。无论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“锦上添花”都是需要的。

由于“锦上添花”通常总是伴随着乐趣和难得的享受,所以人们都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。趋之若鹜是不奇怪的。

“雪里送炭”正相反,它的实现总是伴随着贫苦病弱。没有雄伟火爆美丽的场面和人物,面对的常常是弱势群体中的老弱病残,周围是颓垣断壁冷炕破窗,最极端的情况是连插只脚的地方都难找。听到的不是歌声笑语而是哭泣呻吟。空气里带着异味,但肯定不是花香美肴或诱人的香水味。

所以人们大都忽视和疏远“雪里送炭”。

冷静想想:哪个重要?已经“锦上”了,还要“添花”。不添呢?它仍在“锦上”;而“雪里”若不及时“送炭”,那个(那群)生命就可能枯萎、窒息、湮灭。二者轻重缓急是截然不同的。

不幸的是某些有权支配公共财富的人,巧立名目截留“雪里送炭”的资源,用于给顶头上司或直接给自己“锦上添花”。某些极端热衷于搞“锦上添花”的人,从心里厌恶讨嫌;从行动上排斥限制直至打压那些积极奔忙于“雪里送炭”的人。他斥责这些人弄脏了他苦心营造的人间天堂的华丽布景。这样的人还有点人心肠吗?

更多的没有权或权不多的人也应该想想:你一年里参加和支持了多少“锦上添花”的活动?实实在在作了几件“雪里送炭”的好事?

孟子曰:“无恻隐之心非人也。”如果把一个人参加“雪里送炭”活动的时间作分子,将他参加“锦上添花”的时间作分母,我建议用这个比值去测量每个人“恻隐之心”的大小。恻隐之心就是仁者之心。

(2007-01-31)